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高突变特征及其年际变化

被引:14
作者
舒廷飞
罗会邦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季节内突变; 年际变化;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3.01.003
中图分类号
P447 [气旋、反气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 / NCAR数据集中1979~1996年3~7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经过候平均整理后, 自己定义副高强度、西脊点和脊线,然后对它们进行各种距平处理、小波变换和EOF分析,发现3~7月内副高季节内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次突变过程,在时间上分别对应着南海季风爆发、江南梅雨发生和梅雨结束,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副高活动的年际变化主要有4年左右和8年左右的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及异常的研究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99, (05) :539-548
[2]   1998年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的突变特征及爆发过程 [J].
王黎娟 ;
何金海 ;
徐海明 ;
陈富山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2) :135-140
[3]  
南海1000hpa位势高度场的小波分析[J]. 谢利.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9(01)
[4]  
南海1000hpa位势高度场的小波分析[J]. 谢利.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9 (01)
[5]   南海及其邻近地区夏季风爆发的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J].
陈隆勋 ;
刘洪庆 ;
王文 ;
王予辉 ;
山崎信雄 .
气象学报, 1999, (01) :17-19+22-27+29-30
[6]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J].
刘霞 ;
谢安 ;
叶谦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1) :29-38
[7]   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J].
罗京佳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7, (03) :26-33
[8]   子波变换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胡增 ;
臻石伟 .
大气科学, 1997, (01) :59-73
[9]   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长期变化的成因及预报 [J].
赵振国,陈国珍 .
热带气象学报, 1995, (03) :223-230
[10]   我国汛期降水的EOF分析 [J].
邓爱军 ;
陶诗言 ;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1989, (03) :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