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 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

被引:16
作者
肖瑛 [1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
[2]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复调社会; 公民社会; 市民社会; 民间社会;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0.03.001
中图分类号
C91-03 [社会学方法论]; H315.9 [翻译];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050201 ;
摘要
复调社会指特定空间内同时存有多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和社会领域,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价值,既对立又对话,既协调又冲突,使该社会处于未完成状态。本文就汉语世界对civil society的三种不同译法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展开社会学考察,认为这"译名"选择的差异源于不同欧洲语言赋予civil society的不同指涉,以及中译者基于对本国现代化的过程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故具有实质的或者说社会学的价值。本文的"复调社会"指这三种译法及其所表示的三个社会领域之间的对立和对话关系。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国家复调社会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这三种力量的发育及其间错综复杂的合作和对立关系的延展。到20世纪后期,西方复调社会基本成型,但随着新的价值和需求的不断再生产,西方复调社会依然处在未完成状态。"复调社会"的提出,有助于洞察civil society相互冲突的内涵,防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用一种内涵遮蔽其他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8+243 +243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认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谱系学分析 [J].
张一兵 ;
周嘉昕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6 (02) :5-14+142
[2]   复调音乐线性思维的延展 [J].
印真 .
艺术教育, 2008, (07) :68-69
[3]   对“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的历史考察 [J].
张康之 ;
张乾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3) :15-27+203
[4]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 [J].
肖瑛 .
社会, 2008, (02) :39-76+221
[5]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影响 [J].
李佃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05) :617-623
[6]   社会的生产 [J].
沈原 .
社会, 2007, (02) :170-191+207
[8]  
民主四讲.[M].王绍光;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9]  
安邦之道.[M].王绍光;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0]  
公民身份的条件.[M].(英) 斯廷博根; 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