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11
作者
于海芙 [1 ]
付建辉 [2 ,3 ]
张斌 [1 ]
余波 [4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神经内科
[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3] 上海市浦东医院神经内科
[4] 上海市浦东医院血管外科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障碍; 侧脑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方法经头颅MRI和头颈CTA、颈部大动脉彩超或DSA证实,将前瞻性收集的脑梗死病例100例,分为PAD组44例与对照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组56例,两组通过比较,分析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及其转归。观察发病早期(7 d内)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deficits,PMD)的发生率。结果根据2011年中国脑梗死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诊断标准,100例脑梗死患者中,PAD型44例(44%),LAA型56例(56%)。与LAA型相比,PAD型吸烟及饮酒的患者更少(P值分别为0.021及0.023),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者也更低(P=0.025)。PAD型出现PMD的现象较LAA型更常见(56.82%vs.30.36%,P=0.008);PAD型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型比较有显著差异(52.27%vs.21.43%,P=0.001)。随访两组患者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43±1.17 vs.1.43±1.45,P=0.99)。结论 PAD型脑梗死早期多出现PMD,但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累及脑桥表面和脑桥内部的单侧孤立性脑桥梗死 [J].
陈红兵 ;
王莹 ;
李玲 ;
范玉华 ;
余剑 ;
洪华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5) :2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