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血瘀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38
作者
苗香圃
丁爱国
机构
[1] 泰安市中医二院,泰安市中医二院,
关键词
肾虚; 血瘀; 相关性; 补肾活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肾虚血瘀相关并存,肾虚必兼血瘀。肾虚是因,血瘀为果。肾虚血瘀共同组成了衰老、老年病及多种慢性疾病特定阶段即“及肾”后的共同病理基础。由此所对应的补肾活血法,为抗衰老、防治老年病和多种慢性疾病提供了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微循环定量检测及多指标相关分析 [J].
韩新民 ;
余永敏 ;
林闽加 ;
茅惠明 ;
孙天庭 ;
陈正权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10) :593-595+580
[2]   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J].
刘素蓉 ;
杨世兴 ;
赵淑媛 ;
刘平安 ;
刘锐 ;
不详 .
中国医药学报 , 1989, (02) :12-14
[3]   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 [J].
颜德馨 ;
胡泉林 ;
王平平 ;
周晓燕 ;
宓哲伟 ;
周良彦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2) :10-12+79
[4]   补肾化瘀降浊汤治疗肾小球肾炎氮质血症26例报告 [J].
庞春景 ;
宋炜 ;
张神 ;
赵秀芹 ;
邢须林 .
河北中医, 1989, (02) :15-16
[5]   “抗衰通脉胶囊”治疗老年性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J].
徐爱民 ;
韩淑华 .
黑龙江中医药, 1988, (06) :23-24
[6]   虚证血淤患者血液流变学规律探讨 [J].
李仁康 ;
潘腊梅 .
湖北中医杂志, 1988, (05) :52-54
[7]   滋肾活血法在治疗消渴兼证中的运用 [J].
邵启慧 .
辽宁中医杂志, 1986, (05) :19-21
[8]   肾虚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的观察与探讨 [J].
王鸿 .
中医杂志, 1980, (09) :31-33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1例疗效观察 [J].
苗香圃 ;
李长华 .
山东医药, 1978, (02) :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