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20
作者
蒋跃绒
殷惠军
刘颖
陈强
陈可冀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2]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
[3]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北京
[4] 北京
[5] 天津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血瘀证; 以方测证;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通过对目前证候相关基因研究中主要研究思路的归纳和梳理,预测和展望血瘀证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证相关基因研究的思路主要有:1.不同证候状态下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2.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3.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4.以方测证,结合药物干预反证证本质。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两大困惑和误区:1.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错误倾向;2.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相关性差。为此,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于:开展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血瘀证的比较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开展血瘀证体质、证候、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开展血瘀证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6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cDNA阵列C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J].
田道法 ;
周小军 ;
唐发清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01) :8-10
[2]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J].
华允芬 ;
明镇寰 ;
张铭 ;
不详 .
药学学报 , 2002, (08) :668-672
[3]   辨析证、病、体质关系,开展证候研究 [J].
陈家旭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06) :408-408
[4]   肾虚型DN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J].
成玉斌 ;
罗仁 ;
薛耀明 ;
张小英 ;
邹红 ;
钟先阳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05) :29-30+33
[5]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J].
杨斌 ;
胡纪源 ;
洪铭范 ;
杨任民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04) :280-282
[6]   血瘀证兔血清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J].
陈云波 ;
侯孟君 ;
王奇 ;
梁伟雄 ;
温泽淮 ;
赖世隆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2) :100-104
[7]   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与血瘀关系的探讨 [J].
吴范武 ;
杜建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11-13
[8]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 [J].
赵勇 ;
丁金凤 .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0, (02) :76-80
[9]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酪氨酸羟化酶及单胺氧化酶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J].
谌兵来 ;
唐发清 ;
金益强 ;
鄢东红 ;
胡随瑜 ;
刘爱平 ;
王勇华 ;
肖纯 ;
张翔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1) :37-38
[10]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关系的临床研究 [J].
陈建鸿 ;
杜建 .
中医杂志, 1998, (02) :108-1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