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

被引:95
作者
李友根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多倍赔偿; 惩罚性赔偿; 中国模式; 奖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030103 ;
摘要
我国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加倍赔偿,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十倍赔偿,一直被视为惩罚性赔偿。事实上,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制度运行的实效分析,这是以奖励消费者诉讼为主而以惩罚、遏制功能为辅的多倍赔偿制度,与作为借鉴对象的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后者以惩罚、遏制为主要功能。我国法律体系中惩罚功能主要由行政罚款制度承担,而美国惩罚性赔偿中的州分享计划有着类似于我国罚款制度的性质。因此,在我国,由罚款与多倍赔偿共同构成的责任体系共同实现着惩罚、遏制、奖励的功能,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可谓殊途同归。由此可见,既区别于大陆法系又区别于英美法系的我国多倍赔偿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创造,既有历史传统的基础,又立足于实践需求,值得肯定与总结。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Punitive damages as societal damages [J].
Sharkey, CM .
YALE LAW JOURNAL, 2003, 113 (02) :347-+
[2]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Punitive Damages under the Excessive Fines Clause of the Eighth Amendment.[J]..Michigan Law Review.1987, 7
[3]  
The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Civil Money Penalties by Feder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J]..Columbia Law Review.1979, 8
[4]   PUNITIVE DAMAGES IN PRODUCTS-LIABILITY LITIGATION [J].
OWEN, DG .
MICHIGAN LAW REVIEW, 1976, 74 (07) :1258-1371
[5]   PUNITIVE DAMAGES IN TORT CASES [J].
Morris, Clarence .
HARVARD LAW REVIEW, 1931, 44 (08) :1173-1209
[6]  
从一起消费者权益纠纷案看法官利益衡量.[N].曹萍;钱东辉;.人民法院报.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M].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 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编.法律出版社.2009,
[9]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M].金福海; 著.法律出版社.2008,
[10]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M].关淑芳;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