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特征与体系

被引:7
作者
庞庆明 [1 ]
程恩富 [2 ]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体系; 市场调节; 国家调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特征就是按照公平、节制和效率的原则,协调和平衡自然生态系统本身、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则体系,是科学性与人民性、全局性与长期性、自律性与强制性的统一。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构建和实施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体系,才能有效解决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脆弱、失衡甚至崩溃等问题,逐步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构建当代中国的生态制度体系,需要以政府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为统领,以归属清晰的资产产权制度为激励方式,以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为约束手段,以防治结合的从严治理制度为根本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考核的基本思路 [J].
李佐军 .
经济纵横, 2014, (09) :18-23
[2]   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J].
孙芬 ;
曹杰 .
学习与探索, 2011, (06) :151-15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 &nbsp&nbsp人民日报. 2015 (001)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
[5]  
气候变化的政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 吉登斯 (Giddens, 2009
[6]  
有闲阶级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