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84
作者
李柏洲 [1 ,2 ]
苏屹 [1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哈尔滨工程大学企业创新研究所
关键词
突变级数; 结构方程; 粗糙集;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粗糙集理论和数值转换方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改进后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可以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突变级数要求的指标进行信息和数量的双浓缩,同时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绝对含义。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应用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全国省市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得出了各省市的排名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 [J].
李柏洲 ;
苏屹 .
情报杂志, 2009, 28 (08) :80-83+125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J].
杨大楷 ;
冯体一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0 (06) :80-88
[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J].
冯岑明 ;
方德英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10) :140-142
[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J].
杨艳萍 .
技术经济, 2007, (06) :15-19
[5]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态势分析 [J].
荣飞 ;
刘春凤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48-51
[6]   我国自主创新实现能力及转化能力评价 [J].
冯邦彦 ;
李胜会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12) :66-70
[7]   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评价及提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J].
李晓璐 ;
周志方 .
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2) :5-10
[8]   基于密切值法的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罗亚非 ;
李敦响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11) :83-85
[9]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 [J].
陈晓红 ;
彭佳 ;
吴小瑾 .
财经研究, 2004, (11) :5-15
[10]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2001年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分析 [J].
唐炎钊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02)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