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

被引:294
作者
沈岿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失信; 联合惩戒;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5.002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030101 ;
摘要
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在全方位覆盖"政府-市场-社会-司法"领域,其名义上是为提高诚信,实际兼具加强法律实施之意。在政府主导的公私联合动力之下,形成多领域、多层级主体制作大量信用规范的格局,且以"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为政策导向。作为一种制度信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其产生功效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有效性边界。更重要的是,以失信惩戒为核心机制之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违反依法行政原则、尊重保障人权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比例原则、公平原则等法治国原则的现象较多存在,从而造成该工程的合法性危机。为此,有必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新进行政策定位,合理规范失信惩戒的设定权,要求社会信用规范的制定符合法的一般原则,并确保社会信用规范制定或实施的审查与救济的可得性。由于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行的、正在建设中的法治国本身并不成熟、完善,故声势浩大、错综复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将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政府规制中的信用工具研究 [J].
王瑞雪 .
中国法学, 2017, (04) :158-173
[2]  
负面新闻困扰 绿色发展承压 染料行业:环保之痛何解[J]. 张晶星,王卓峰,赵晓飞,张香.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7(02)
[3]   善治须用良法: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J].
罗培新 .
法学, 2016, (12) :104-112
[4]   对现实中三种管理事例的法治思考 [J].
胡建淼 .
行政管理改革, 2015, (12) :26-30
[5]   谁有权设立“黑名单”? [J].
胡建淼 .
紫光阁, 2015, (11) :74-75
[6]   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 [J].
刘权 .
中国法学, 2014, (04) :133-150
[7]   论公民服公职权的正当限制——兼与李少文同学商榷 [J].
高景芳 .
河北法学, 2013, 31 (09) :44-51
[9]   从《二年律令》看黥刑在汉初的运用 [J].
翟芳 .
史学月刊, 2010, (06) :125-127
[10]   黥刑的演变及在宋代的发展 [J].
范富 .
宜宾学院学报, 2010, 10 (0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