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作品法律地位之确立——以文化安全为视角

被引:12
作者
李伟民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文化产业; 文化安全; 电影作品; 视听作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文化产业是伴随互联网同步发展的影视、广播、广告、传媒等新型经济领域,文化安全是国家软实力较量的必然要求。影视艺术被称为20世纪最年轻的姊妹艺术,影响了整个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把"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作为保护客体,没有对"电影作品"的归属统一规定,各成员国有权依据国内法自行制定"电影作品"的归属制度。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微电影、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视听类作品出现。传统"电影作品"的法律制度面临挑战,全新的"视听作品"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可以涵盖电影、电视、录像、视频等新的作品类型。中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增加了"视听作品"概念,以涵盖电影、电视、录像等作品。构建新型的"视听作品"法律制度、以"视为作者"原则安排视听作品的权利归属,是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论不可分割合作作品 [J].
李伟民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9 (07) :110-118
[2]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逻辑 [J].
刘亚军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130-137
[3]   作品定义与分类的理论重构——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1条、第5条 [J].
李伟民 .
知识产权, 2015, (10) :55-63
[4]   论作者权体系的崩溃与重建——以法律现代化为视角 [J].
孙新强 .
清华法学, 2014, 8 (02) :130-145
[5]   Literary Works译意探源 [J].
孙新强 ;
李伟民 .
知识产权, 2014, (01) :34-38
[6]   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J].
孙国瑞 ;
刘玉芳 ;
孟霞 .
知识产权, 2011, (10) :60-64
[7]   “电影作品”定义之反思与重构 [J].
卢海君 .
知识产权, 2011, (06) :18-25
[8]   论文化安全与WTO框架下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 [J].
张丽英 .
法学杂志, 2011, 32 (07) :20-23
[9]   作品独创性程度“三分法”理论评析 [J].
刘辉 .
知识产权, 2011, (04) :65-69+78
[10]   论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 [J].
曲三强 .
知识产权, 2010, 20 (02)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