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体性、德性与法的现代性

被引:2
作者
齐延平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所
关键词
主体性; 德性; 法律; 现代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对现代性共同承诺的意义上,德性标志着一个社会对现代性的可欲度和可能性。没有承载现代法治生活的德性,便不可能有法的现代性,而现代德性又源自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德性承诺的形成、理性方法的掌握构成了当下中国法的现代性的三大主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 [J].
信春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59-70+205
[2]  
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郑永廷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
[3]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邓正来著;.商务印书馆.2006,
[4]  
这个世界会好吗?.[M].(美)艾恺采访;一耽学堂整理;.东方出版中心.2006,
[5]  
西方哲学简史.[M].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法律帝国.[M].(美)R.德沃金(RonaldDworkin)著;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7]  
人的权力与人的多样性.[M].[英]A·J·M·米尔恩(A·J·M·Milne) 著;夏勇;张志铭 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8]  
现代化与法.[M].[日]川岛武宜 著;申政武等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  
正义论.[M].(美)罗尔斯(Rawls;J.)著;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