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原地区1992—2013年生态空间演变

被引:16
作者
姚娜 [1 ]
马履一 [1 ,2 ]
杨军 [3 ]
贾黎明 [1 ,2 ]
段劼 [2 ]
黄从红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3]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北京; 平原造林; 生态空间; 演变; 调控;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50311.045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明确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变特点,并在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背景下判定其调控关键区,本文基于3S(RS、GIS、GPS)技术和景观分析方法对这一区域1992—2013年的相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3年,平原区生态空间比例由53.20%下降至40.97%,人均生态空间由360.61 m2下降至132.15 m2;自中心城区向郊区,生态空间比例逐渐升高,斑块也更加聚集,但这种城郊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22年来,平原区南部和东南部生态空间有较大缩减,三环附近破碎化趋势较严重,五六环之间人均生态空间降低明显,平原区乡镇/街道区域生态空间组成整体由草地-作物主导向林灌木主导演变。城市化导致的建成区扩张,人口增长和郊区耕地的转移、覆膜化可能是导致平原区生态空间负向演变的主要原因,城市林业建设对生态骨架的维持和重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为其生态空间调控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增加森林的同时,也需注重水体和农田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427 / 14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北京市百万亩造林工程发展战略研究.[D].张雪辉.北京林业大学.2012, 10
[2]  
北京市五环内城市植被格局及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D].仇宽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04
[3]   基于干沉降模型的北京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效应评估 [J].
陈龙 ;
刘春兰 ;
潘涛 ;
陈操操 ;
李铮 ;
王海华 ;
裴厦 ;
孙莉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11) :2897-2904
[4]   北京城市圈层结构研究 [J].
王岩 .
中国商贸, 2014, (23) :28-30
[5]   首都区域生态空间的功能化探索 [J].
龚道孝 ;
顾晨洁 ;
王巍巍 .
北京规划建设, 2014, (02) :26-32
[6]   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 [J].
王如松 ;
李锋 ;
韩宝龙 ;
黄和平 ;
尹科 .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1-11
[7]   北京平原绿化建设的差距、建设思路与战略布局 [J].
王成 ;
王军 ;
刘军朝 ;
郄光发 ;
孙睿霖 ;
古琳 ;
王晓磊 ;
张昶 .
中国城市林业, 2013, 11 (06) :4-7+2+39
[8]   特大城市基本生态空间控制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J].
姜莘 .
河南科学, 2012, 30 (07) :976-980
[9]   北京平原及其东南部地区空间发展刍议 [J].
赵亮 ;
吴唯佳 ;
孔宪娟 .
北京规划建设, 2012, (03) :32-39
[10]   喀斯特地区城镇绿地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 [J].
包玉 ;
王志泰 ;
王志杰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3)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