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被引:5
作者
周利胜 [1 ]
陈淦 [2 ]
陈光荣 [1 ]
机构
[1]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危险因素; 脑微出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脑梗死(A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选取40例伴有脑微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ACI组(24例)和TIA组(16例)。以年龄、血压和血脂等为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同时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OAST亚型分类,比较两组患者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 ACI组患者年龄(73.3±4.1)岁,伴有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8%(23/24),70.8%(17/24),明显高于TIA组的(65.5±5.6)岁,13/16,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18/24),16.7%(4/24),明显高于TIA组的8/16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小动脉闭塞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3%(2/24),明显低于TIA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和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脑微出血发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孟清 ;
覃娜 ;
饶家敏 ;
欧山英 .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9) :5-7
[2]   短期内发展成脑梗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分析 [J].
王德俊 ;
于灵灵 ;
杨芳 ;
张建霞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03) :279-280
[3]   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分析 [J].
李雅楠 .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3) :56-56
[4]   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分析 [J].
吕高萍 ;
苏涵 ;
袁端华 .
华夏医学, 2012, 25 (05) :742-744
[5]   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分层分型诊断治疗分析 [J].
陈丽艳 .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5) :614-615
[6]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血清学特点分析 [J].
郭晓彬 ;
马力 ;
李恬 .
中国病案, 2012, 13 (01) :70-71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J]. 郜旭,吴秀萍,田旻,褚稳稳.中国急救医学. 2011 (08)
[8]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王本国 ;
林棉 ;
杨楠 ;
刘树学 ;
陆兵勋 ;
潘速跃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5) :303-306
[9]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 [J].
王晶 ;
张金彪 ;
丛燕楠 ;
张勇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 (07) :431-433
[10]   脑微出血与脑出血 [J].
王保成 ;
姜晓东 ;
胡开敏 ;
郎铁成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0, (06) :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