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还是“东西”地区经济差距大?——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72
作者
吕承超 [1 ]
索琪 [1 ]
杨欢 [2 ]
机构
[1]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Dagum基尼系数; 关系数据分析范式; 二次指派程序;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09.00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研究目标: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探究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1978~2017年省际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和地区内差距分别为"东中西"和"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方向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于"南北"方向。全样本QAP回归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数量型因素是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主导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等质量型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分时期、分年度和分地区的QAP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趋势,并识别差距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价值:揭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和差距来源,为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中国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基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 [J].
许宪春 ;
雷泽坤 ;
窦园园 ;
柳士昌 .
中国工业经济, 2021, (02) :5-22
[2]   人力资本贡献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J].
张勇 .
世界经济, 2020, 43 (04) :75-99
[3]   基于资源异质性的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J].
戴德颐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01) :94-98
[4]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1990-2017年 [J].
郑世林 ;
张美晨 .
世界经济, 2019, 42 (10) :73-97
[5]   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J].
徐秋艳 ;
房胜飞 ;
马琳琳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 39 (06) :1407-1418
[6]   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J].
秦蒙 ;
刘修岩 ;
李松林 .
经济学(季刊), 2019, 18 (02) :527-550
[7]   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J].
盛来运 ;
郑鑫 ;
周平 ;
李拓 .
管理世界, 2018, 34 (09) :16-24
[8]   高铁开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 [J].
卞元超 ;
吴利华 ;
白俊红 .
财贸经济, 2018, 39 (06) :147-161
[9]   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 [J].
刘华军 ;
彭莹 ;
裴延峰 ;
贾文星 .
财经研究, 2018, 44 (06) :50-63
[10]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 [J].
刘智勇 ;
李海峥 ;
胡永远 ;
李陈华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