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格局:1990~2010

被引:29
作者
孙峰华 [1 ]
孙东琪 [2 ]
胡毅 [3 ]
李少鹏 [1 ]
徐建斌 [1 ]
机构
[1] 鲁东大学人口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关键词
中国人口;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压力; 生态环境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利用统计数据,通过区域理想人口密度、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相关计量模型,借助ARCGIS技术,揭示了中国及31个省、市、区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19902010年间我国各省市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污染严重;(2)在一定时间段内,部分区域人口对其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减小,但生态环境质量却持续恶化;(3)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超高压区为北京、天津、上海3个特大城市;(4)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重心和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轨迹相距甚远,但移动的总趋势是自西向东。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J].
孙东琪 ;
张京祥 ;
朱传耿 ;
胡毅 ;
周亮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599-1610
[2]   新疆生态足迹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分异 [J].
李红丽 ;
智颖飙 ;
张荷亮 ;
陶文辉 ;
王再岚 ;
Emmy Komada ;
杜永春 ;
白志刚 ;
刘秀珍 .
生态学报, 2010, 30 (17) :4676-4684
[3]   基于能值分析法核算的怀化市绿色GDP [J].
康文星 ;
王东 ;
邹金伶 ;
胡燕平 ;
崔莎莎 .
生态学报, 2010, 30 (08) :2151-2158
[4]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 [J].
顾晓薇 ;
王忠鑫 ;
王青 ;
刘建兴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 (06) :885-888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J].
曹淑艳 ;
谢高地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99-1507
[6]   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J].
高鹭 ;
张宏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2) :19-26
[7]   大力推行绿色GDP核算——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 [J].
李继云 ;
孙良涛 .
生态经济, 2006, (04) :99-101+109
[8]   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5, (05) :767-773
[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艾比湖沿岸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J].
陈强 ;
陈正江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2) :33-35
[10]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余丹林 ;
毛汉英 ;
高群 .
地理研究, 2003, (02)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