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

被引:19
作者
秦晖
机构
[1] 清华大学
关键词
租佃制; 土地集中; 吉尼系数; 地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对中国过去认识传统乡村社会模式影响最大的为"租佃关系决定论"与"乡村和谐论"。前者强调租佃关系的作用,后者则把传统乡村看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情脉脉的大家庭。但这两种理论皆属一种理论虚构,难以考之史实。本文着重讨论前一理论。比较历史统计学的资料和计算证明:传统中国土地并不那么集中,租佃制并不那么发达;小农自由交易导致严重分化的说法不成立;历史上朝代际和朝代内土地趋向于集中的"规律"并不存在;当时的社会不公与社会危机另有原因,与租佃制关系不大;把地权问题说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首要问题、把地权不均说成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弊病以及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的主因,从而把平均地权说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没有根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近代华北平原自耕农初探 [J].
史建云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 (01) :92-104
[4]  
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赵冈著, 2003
[5]  
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金雁,秦晖著, 2002
[6]  
地权分配·农家经济·村落社区[M]. 齐鲁书社 , 张佩国著, 2000
[7]  
微观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美)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D.Nordhaus)著, 1999
[8]  
田园诗与狂想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秦晖,苏文著, 1996
[9]  
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M]. 青岛出版社 , 郭德宏著, 1993
[10]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薛暮桥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