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可及性与农民的主观幸福感

被引:22
作者
陈前恒
林海
郭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基础教育可及性; 生活满意度法; 社会成本; 主观幸福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文章运用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9个省份19个国家级贫困县152个贫困村和2 254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使用生活满意度法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可及性变差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到最近的小学和初中的距离对农户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认为,基础教育可及性变差可能导致辍学、机会成本增加、教育负担增加、家庭教育弱化、亲情淡漠、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等问题,从而降低农户主观幸福感。为了保持农户主观幸福感不变,农户到最近小学教学点或小学的平均距离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户均纯收入大约需要提高0.196个百分点;农户到最近初中的平均距离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户均纯收入大约需要提高0.218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2+112 +1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 [J].
于海波 .
求是, 2009, (16) :56-57
[2]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 [J].
范先佐 ;
郭清扬 .
教育研究, 2009, (01) :31-38
[3]   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 [J].
彭代彦 ;
吴宝新 .
世界经济, 2008, (04) :79-85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福利影响 [J].
彭代彦 ;
赖谦进 .
管理世界, 2008, (03) :175-176
[5]   初中阶段农户子女辍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闽北农村地区为例 [J].
苏群 ;
丁毅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06) :39-45
[6]   她们为什么不上学了?——河北某县女童辍学问题案例分析 [J].
马万华 ;
郑真真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3) :70-76
[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N]. 庞丽娟.人民日报. 2006 (013)
[8]  
Quantifying the costs of drought: new evidence from life satisfaction data[J] . Nick Carroll,Paul Frijters,Michael A. Shield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2009 (2)
[9]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welfare and well-being in Russia [J].
Frijters, P ;
Van Praag, BMS .
CLIMATIC CHANGE, 1998, 39 (01) :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