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

被引:235
作者
朱瑞博
机构
[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培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全球性主导技术结构和主导产业更替的脱节与断裂,即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是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本质根源。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新一轮黄金增长期的根本途径。在第五次技术革命由导入期向拓展期转折的关键期,中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把握技术经济新范式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实施产业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形成产业资本主导金融资本的有机耦合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模块化、组织柔性与虚拟再整合产业组织体系[J]. 朱瑞博.产业经济评论. 2004(02)
[2]   全球商业革命、瀑布效应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J].
彼得诺兰 ;
张瑾 ;
刘春航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32-140
[3]   全球生产网络效应、集群封闭性及其“升级悖论”——基于大陆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分析 [J].
王益民 ;
宋琰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4) :46-53
[4]   评佩蕾斯的技术革命、金融危机与制度大转型 [J].
贾根良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02) :5-11
[5]   从几次金融危机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 [J].
杨琳 .
中国金融, 2009, (05) :57-59
[6]  
日本经济发展战略[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孔凡静 著, 1983
[7]  
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 Paul Krugma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79 (2)
[8]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 Sturgeon,T.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 2002
[9]  
The Double Bubble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Technological Roots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2 Carlota Perez.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