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作治理中行动者的非主体化

被引:16
作者
张康之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合作治理; 行动者; 非主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近代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中,"主体"是一个频繁见诸于各类文献的重要概念,它代表了近代科学所拥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一项科学成果。从人的解放到主体的发现,既是思想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这项历史运动的启动,"主体"的概念却构成了一种思维桎梏,不仅陷入了理论上的悖论之中,而且将实践导入了某种困境。从认识论和道德实践论的角度看,将人定义为主体都仅仅满足了工业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科学认识和社会建构的需要。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合作治理以及合作行动中,我们都需要用"行动者"的概念来重新定义人,进而扬弃主体的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177 +1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M].(德) 韦尔默 (Wellmer;A.)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  
词与物.[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3]  
后形而上学思想.[M].(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