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浅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被引:16
作者
:
陈维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陈维维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莉
[
2
]
机构
:
[1]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2]
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09年
/ 25卷
/ 02期
关键词
:
新媒体;
传播特性;
多元性;
否定性;
反思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
050302 ;
摘要
:
本文在界定新媒体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具有传播要素的多元性、传播过程的否定性、传播文化的反思性等特征,并深入分析了这三种特性在信息传播和相关研究中的主要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恶搞文化看后现代媒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兰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39
-40
[2]
博客热的冷思考
[J].
李国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李国英
.
新闻爱好者,
2006,
(12)
:64
-65
[3]
新媒体的定义
[J].
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辛
.
新闻与写作,
2006,
(12)
:17
-17
[4]
新媒体之我见
[J].
刘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和讯
刘峻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26
-27
[5]
新媒体与移动通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澄宇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31
-33
[6]
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喻国明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12
-15
[7]
博客“热”的“冷”思考——对新闻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J].
赵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赵志立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23
-26
[8]
青蛙之死:异度空间里的网络化生存[J]. 蒋晓丽,张杰.思想战线. 2006(03)
[9]
新媒体的新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匡文波
.
新闻与写作,
2006,
(03)
:21
-21
[10]
博客热的冷思考
[J].
詹新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人民网评论部
詹新慧
.
传媒,
2006,
(02)
:46
-48
←
1
→
共 10 条
[1]
从恶搞文化看后现代媒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兰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39
-40
[2]
博客热的冷思考
[J].
李国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李国英
.
新闻爱好者,
2006,
(12)
:64
-65
[3]
新媒体的定义
[J].
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辛
.
新闻与写作,
2006,
(12)
:17
-17
[4]
新媒体之我见
[J].
刘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和讯
刘峻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26
-27
[5]
新媒体与移动通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澄宇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31
-33
[6]
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喻国明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12
-15
[7]
博客“热”的“冷”思考——对新闻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J].
赵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赵志立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23
-26
[8]
青蛙之死:异度空间里的网络化生存[J]. 蒋晓丽,张杰.思想战线. 2006(03)
[9]
新媒体的新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匡文波
.
新闻与写作,
2006,
(03)
:21
-21
[10]
博客热的冷思考
[J].
詹新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人民网评论部
詹新慧
.
传媒,
2006,
(02)
:46
-4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