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被引:18
作者
林建恒
王安宇
冯瑞权
唐天毅
吴池胜
李国丽
李江南
吴尚森
机构
[1]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澳门,广东广州,广东广州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澳门,澳门,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活跃期和非活跃期; 40年平均; 气候特征;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5.02.001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使用NCEP的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40年平均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时间尺度是候。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由活跃期和非活跃期组成。我们将南海上空850hPa连续有40%以上面积盛行暖湿的西南风的候定义为南海夏季风的活跃期,不足40%则定义为非活跃期。这里所指的暖湿西南风是θse必须大于335K,西南风的风速必须大于2m/s。就40年平均而言,南海夏季风维持时间大约为23候约4个月,每年南海夏季风活跃期约出现4.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3.9候,非活跃期约出现3.3次,每次的平均维持时间约为2.4候,活跃期每年的总长度约为17候,非活跃期约为8候。无论是南海夏季风活跃期还是非活跃期,南海上空850hPa都为一个低槽辐合区,200hPa为高压辐散区,也就是说与活跃期相比非活跃期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季风的减弱,在环流的偏差场上(活跃期减非活跃期)在南海上空850hPa上为西风,200hPa上为东风。活跃期无论在850hPa或在200hPa上都比非活跃期要暖一些,与此相应,非活跃期的季风降水要比活跃期的小得多,对流活动也大大减弱。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都有明显的30~60天的低频振荡,在多数情况下夏季风和夏季风降水的低频振荡的位相比较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广东省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 [J].
李江南 ;
王安宇 ;
蒙伟光 ;
樊琦 ;
冯瑞权 ;
侯尔滨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91-94+98
[2]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 [J].
王安宇 ;
吴池胜 ;
罗会邦 ;
冯瑞权 ;
侯尔滨 ;
林建恒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1) :1-9
[3]   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J].
吴尚森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337-344
[4]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J].
冯瑞权 ;
王安宇 ;
吴池胜 ;
林文实 ;
林建恒 ;
古志明 ;
谭志文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345-354
[5]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 [J].
王安宇 ;
吴池胜 ;
林文实 ;
杨艳 ;
冯瑞权 ;
古志明 ;
梁嘉静 .
高原气象, 1999, (03) :400-408
[6]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及北半球季节突变的物理机理的诊断分析:Ⅱ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表感热加热的作用 [J].
张永生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9, (01) :57-74
[7]   对流层低层的季风 [J].
王安宇 ;
尤丽钰 .
地理学报, 1990, (03) :302-310
[8]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何金海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9]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魏凤英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
[10]  
东亚季风.[M].陈隆勋等著;.气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