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被引:8
作者
杨淞然 [1 ]
华平 [2 ]
苏蔼欣 [1 ]
范玉华 [1 ]
邢诒刚 [3 ]
黄家星 [1 ]
机构
[1]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脑内微出血;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TOAS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MB)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各TOAST亚型间的发生率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老年性脑梗死的住院病例,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WMC)的严重程度。对所有入组病例行TOAST分型,观察各亚型间MB发现率的异同。结果694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入本研究。217例患者(31.3%),其中26例小动脉闭塞型患者(55.3%)脑内存在MB。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1),高血压病(P=0.024),入院时收缩压(P<0.001)、舒张压水平(P<0.001),既往脑梗死病史(P<0.001)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P=0.002)与MB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C分值(OR1.157,95%CI1.112 ̄1.203,P<0.001)、既往脑梗死病史(OR1.587,95%CI1.013 ̄2.486,P=0.044)及舒张压水平(OR1.019,95%CI1.007 ̄1.032,P=0.003)为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小动脉闭塞型的患者,MB的发生率增高,提示更为严重的脑内微血管病变及可能的出血倾向。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既往脑梗死病史、舒张压水平是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脑内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963 / 29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邵素君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06) :889-890+893
[2]  
Significance of haemorrhagic lacunes on MRI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 . Neuroradiology . 199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