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鞘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志华 [1 ]
余勤 [2 ]
白月双 [1 ]
宣晓波 [1 ]
盛丽先 [1 ]
李佩佩 [1 ]
王标 [2 ]
单威 [2 ]
周丽萍 [2 ]
刘伟 [2 ]
机构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补阳还五汤;
D O I
10.13193/j.archtcm.2012.12.136.xuzhh.049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鞘内注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r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PBS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简称中药组)、鞘内注射rMSCs组(简称移植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鞘内注射rMSCs组(简称联合组)。造模后3天,对照组鞘内注射PBS液,中药组予以补阳还五汤灌胃30天,移植组鞘内注射rMSCs,联合组鞘内注射rMSCs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30天。治疗后第7、14、21、28天分别行BBB分级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E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病理改变和修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rMSC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作了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移植组和联合组BBB分级法检测平均得分较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有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在不同时间点的BBB平均得分都高于移植组。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联合组较移植组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更明显,胶质细胞增生更加活跃。双标免疫组化显示移植的rMSCs可迁移到宿主脊髓损伤处并存活,从第7天开始即有NSE和GFAP表达。联合组中GFAP、NSE阳性细胞数目均较移植组多(P<0.05)。结论:鞘内注射移植r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有协同增效的效果,有利于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2726 / 2729+2845 +28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芪注射液联合间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 余勤,白月双,林洁,盛丽先,董勤,郭莹,宣晓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4)
[2]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J].
张继平 ;
林爱华 ;
李蜀光 ;
文凤妮 ;
姚晖 ;
谢伟贤 ;
王志彬 ;
李齐欢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 (04) :47-49
[3]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J].
蔡雪彦 ;
谢华 ;
崔晓军 ;
黄志伟 ;
纳青青 ;
苏开鑫 ;
林炎生 .
解剖学研究, 2008, (03) :203-205
[4]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J].
刘柏炎 ;
蔡光先 ;
陈雪梅 ;
杨辉 ;
谢勇 ;
沈剑刚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7, 6 (08) :762-765
[5]   补阳还五汤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J].
张国福 ;
王和鸣 .
中国骨伤, 2006, (08) :452-454
[6]   中药加减补阳还五汤保护脊髓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J].
马潞 ;
郑重 ;
张跃康 .
四川医学, 2006, (04) :341-344
[7]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余勤 ;
连俊兰 ;
王艳 ;
郭莹 ;
万海同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189-192
[8]   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林建华 ;
雷盛民 ;
康德智 ;
张志坚 ;
余良宏 ;
吴朝阳 .
中华骨科杂志, 2005, (09) :48-51
[9]   Culture and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J].
Zhao Lei ;
Lin Yongda ;
Ma Jun ;
Sun Yingyu ;
Zeng Shaoju ;
Zhang Xinwen ;
Zuo Mingxue .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7, 31 (09) :916-923
[10]   The 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 CXCR4 stimula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 migration to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in vitro but does not decrease apoptosis under serum deprivation [J].
Bhakta, Shyam ;
Hong, Ping ;
Koc, Omer .
CARDIO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MEDICINE, 2006, 7 (01)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