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被引:102
作者
符平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城市适应; 实践性; 现代性; “脱根”过程;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6.02.009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58+208 +208-209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断裂与弥补——农民工权益保障中的法与政府角色 [J].
江立华 ;
符平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6) :119-123
[3]   “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J].
李强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55-73+243
[4]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J].
黄宗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83-93+207
[5]   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J].
郭星华 ;
储卉娟 .
江海学刊, 2004, (03) :91-98
[6]   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现代性 [J].
江立华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74-77+85
[7]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困境与社会风险——社会排斥与边缘化的生产和再生产 [J].
潘泽泉 .
战略与管理, 2004, (01) :87-91
[8]   新街角青年的浮现——对湖南H镇一类青年的调查与分析 [J].
符平 .
青年研究, 2003, (11) :38-42
[9]   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一项关于无集体行动的经验研究 [J].
刘爱玉 .
社会学研究, 2003, (06) :1-12
[10]   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J].
江立华 .
社会科学研究, 2003, (05)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