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途径

被引:12
作者
朱桂林
山仑
刘国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牧交错带; 植被恢复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很大一部分地区属农牧交错带。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产业观念的转变,实现退耕封禁,在自然恢复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适当的人为辅助措施,但应以不大规模扰动破坏土壤为限。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要同时考虑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这三大功能类群,否则植被的恢复将是不彻底的,恢复的系统可能是不健康的,系统的固有功能和生态服务特性可能不会完全释放出来,最终将难以真正稳定和持久。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5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
[2]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 [J].
任继周,万长贵 .
草业学报, 1994, (03)
[3]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J].
牛文元 .
生态学报, 1989, (02) :97-105
[4]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M]. - 气象出版社 , 李爱贞编著, 2001
[5]  
草地农业生态学[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任继周 主编, 1995
[6]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 - 科学出版社 , 山仑, 1993
[7]  
中国植被[M]. -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