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

被引:66
作者
朱传耿
王振波
仇方道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切变”效应; 水平城市化; 区域管治;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6.01.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从边界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市场、生态环境的“切变”效应入手,首次提出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水平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边缘性、断裂性和竞合性等特征,可分为“强强”、“强弱”、“弱弱”等组合类型。通过对苏鲁边界区域的徐州和济宁2市城市化模式的初步探索,验证了水平城市化模式在省际边界区域的客观存在。在边界“切变”效应的作用下,竞争性往往大于合作性,甚至会引起恶性竞争,通过区域管治等措施,可以促进省际边界区域城市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28 +1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02, (01) :1-6
[2]   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其腹地的城市化模式 [J].
张复明 .
地理研究, 2001, (01) :48-54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经济的制度性矛盾与整合研究──中国“行政区经济”的案例分析 [J].
刘君德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1) :15-19
[4]   “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 [J].
安树伟 ;
张素娥 .
生产力研究, 2004, (07) :24-26
[5]   社会冲突的新视角:边界冲突 [J].
李琼 .
学术探索, 2004, (10) :67-72
[6]   论中国统一市场建设中的地区本位 [J].
姜德波 .
中国经济问题, 2004, (05) :52-58
[7]   中国省区交界地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J].
冷志明 .
开发研究, 2005, (04) :74-77
[8]   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思考 [J].
梁双陆 .
改革与战略, 1998, (0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