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实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被引:38
作者
黄玖立 [1 ,2 ]
李坤望 [3 ]
黎德福 [4 ]
机构
[1]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2] 泰达学院
[3]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4]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协同性; 地区差异; 一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省区实际周期的协同变化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改革前后的周期协同性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特征,前期的下降是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系统性失败和放弃,后期的上升则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一致。回归估计发现,双边距离、经济规模显著地影响了周期协同性,但地区周期波动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统一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估计显示,各地区在地方政府支出比重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周期的同步变化,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差异对周期协同性的阻滞影响仅限改革前。改革后,无论是用地理区位还是用出口和FDI流入来刻画,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差异均显著地阻滞了地区周期协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41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寻找中国的收敛俱乐部 [J].
刘赫宁 ;
王乐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1) :10-21
[2]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 [J].
黄玖立 ;
李坤望 .
经济研究, 2006, (06) :27-38
[3]   论中国省际劳均产出的差异 [J].
李坤望 ;
黄玖立 .
南开学报, 2006, (02) :116-124
[4]   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管理世界, 2005, (11) :50-58
[5]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 [J].
徐现祥 ;
舒元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619-638
[6]   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J].
范剑勇 ;
朱国林 .
管理世界, 2002, (07) :37-44
[7]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8]   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 [J].
银温泉 ;
才婉茹 .
经济研究, 2001, (06) :3-12+95
[9]   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 [J].
沈立人 ;
戴园晨 .
经济研究, 1990, (03) :12-19+67
[10]  
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M]. - 上海三联书店 , 胡书东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