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城乡一体化

被引:3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 城乡一体化; 社会横向发展层面;
D O I
10.16538/j.cnki.jsufe.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摘要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2+99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在逻辑 [J].
林海燕 .
齐鲁学刊, 2016, (06) :59-63
[2]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应先制定优惠政策 [J].
宗庆后 .
中国合作经济, 2016, (03) :18-18
[3]   重思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 [J].
张定鑫 .
山东社会科学, 2016, (03) :11-16
[5]   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 [J].
温铁军 .
小城镇建设, 2015, (08) :18-24
[6]   城乡一体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延续 [J].
李冰 .
人文杂志, 2014, (02) :45-49
[8]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J].
厉以宁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5-11
[1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草案的说明 [J].
罗瑞卿 .
江西政报, 1958, (02)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