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贡献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被引:3
作者
任志娟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虚拟变量; 劳动力贡献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是要素投入的数量和使用的质量等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要素的配置和组合不是、也不应该是一样的。本文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发现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但同时也发现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车轮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其对经济的贡献率在90年代后较90年代前发生了较大的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J].
张军 .
经济研究, 2002, (06) :3-13+93
[2]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J].
沈坤荣 .
经济科学, 1999, (04) :15-25
[3]   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J].
邹至庄 ;
刘满强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5, (03) :35-43
[4]   我国资产的估算 [J].
贺菊煌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2, (08) :24-27
[5]  
经济增长导论.[M].(美)查尔斯·I.琼斯(CharlesI.Jones)著;舒元等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计量经济学.[M].李子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郭克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