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分析

被引:30
作者
唐稷尧
王燕莉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刑法》; 非法经营罪; 不明确性; 扩张性; 罪刑法定;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02.01.009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在罪状表述方式上具有高度抽象性与最大概括性 ,这使得非法经营罪的内涵具有扩张性特征。制定这一规范的目的在于令刑法保持应对新型经济失范行为的灵活性 ,其价值取向以中国当前经济生活的现状为背景 ,从克服刑法典的局限性来说具有某种法哲学意义上的合理性 ,并且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以及主流刑法理论相契合。但这一刑法规范的危险性在于 :该规范在内容上具有不明确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可能导致刑罚权的滥用 ,其价值取向与罪刑法定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悖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略论新中国刑法50年的发展与完善 [J].
李淳 .
法学家, 2000, (02) :26-30
[2]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3]   刑法实施应贯彻罪刑法定原则——论对法无明文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处理 [J].
李国如 ;
张文 .
法学研究, 1999, (06) :97-110
[4]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 [J].
王世洲 .
法学研究, 1998, (05) :116-125
[6]  
刑法机制研究.[M].宗建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7]  
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M].王世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法理学.[M].(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  
刑罚结构论.[M].梁根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经济犯罪新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