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花岗岩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49
作者
张舒
张招崇
艾羽
袁万明
马乐天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晚中生代; 部分熔融; 黄山花岗岩体; 中国东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安徽黄山复式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陆内造山带内。黄山复式岩体由太平花岗闪长岩岩体和黄山花岗岩岩体组成。根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和各期次岩石的矿物学及岩石学特征,可以将黄山花岗岩岩体分为4个期次:第一期为中粒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为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第三期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第四期为粗粒含斑花岗岩。从矿物的组成上来看,各期次的岩石均为广义的花岗岩类,主要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太平岩体和黄山岩体中的斜长石均表现出钠长石的特点,同时黄山岩体特征的出现条纹长石。各期次岩体均含有少量的铁白云母,显示出过铝质的特点。各期次岩石总体具有高硅(SiO2含量大于75%)、高碱(ALK含量大于7.9%)、低钙(CaO含量小于1%)及高FeOT/MgO比值(13~37)的特点。同时岩石强烈富集稀土元素(除Eu出现明显的负异常)、Zr、Hf、Nb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Ni,高10000×Ga//Al(比值大于2.6),这些特征均指示黄山复式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通过Eby的判别图解将其进一步划分为A2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Sm-Nd同位素特征(εNd(t)=-4.2~-5.6),确定黄山复式岩体的源区物质可能为一套元古宙的火山岩。同时稀土模拟结果表明,黄山岩体的原始岩浆是这种源区大约20%部分熔融的产物。岩体形成于斜向俯冲引发的陆内剪张环境内。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SHRIMP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类型 [J].
张招崇 ;
简平 ;
魏罕蓉 .
地质论评, 2007, (S1) :28-40
[2]   皖南新元古代井潭组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附视频 [J].
吴荣新 ;
郑永飞 ;
吴元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282-296
[3]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4]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J].
余心起 ;
江来利 ;
许卫 ;
邱瑞龙 ;
杜建国 ;
戴圣潜 .
地学前缘, 2007, (03) :102-113
[5]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J].
吴锁平 ;
王梅英 ;
戚开静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1) :57-66
[6]   皖南绩溪伏岭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张虹 ;
戴圣潜 ;
管运财 ;
吴海权 .
中国地质, 2005, (03) :411-416
[7]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J].
谌宏伟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刘成东 ;
柯珊 .
中国地质, 2005, (03) :386-395
[8]   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J].
苏玉平 ;
唐红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 (03) :245-251
[9]   A型岩套的分类、判别标志和成因 [J].
刘昌实 ;
陈小明 ;
陈培荣 ;
王汝成 ;
胡欢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573-591
[10]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J].
包志伟 ;
赵振华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1) :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