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 Media”到“自媒体”——对一个概念的知识考古

被引:36
作者
於红梅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话语; 知识考古; We Media; 自媒体; 参与式新闻;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7.12.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学界和业界对"自媒体"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而该词的来源"We Media"在英文语境中则显得较为冷清。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概念的形成"是如何在发生的?为此,我们采用福柯的知识考古的研究路径,以所得的各种概念界定及围绕此界定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为分析对象,从而描绘出"We Media"到"自媒体"概念的行走轨迹。分析显示了一个将"公民参与"转变为"创业者用新技术创业"、以"商业主义"为主导而淡化参与性、公共性元素的概念再创造的轨迹。这一轨迹也体现了以特定主导价值为指向的实践空间的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商业主义”统合与“专业主义”离场: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新闻业转型的话语形构及其构成作用 [J].
李艳红 ;
陈鹏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09) :135-153
[2]   2003-2014年中美自媒体研究和比较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视角 [J].
陈宪奎 ;
刘玉书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3) :80-98+128
[3]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J].
代玉梅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18 (05) :4-11+109
[4]   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 [J].
邓若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04) :167-168
[5]   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 [J].
邓新民 .
探索, 2006, (02) :134-138
[6]   论福柯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 [J].
莫伟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76-82
[7]   哈佛读书札记 福柯的话语理论 [J].
赵一凡 .
读书, 1994, (05) :110-119
[8]  
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M]. 华夏出版社 , (美) 格拉瑟, 2009
[9]  
知识考古学[M]. 三联书店 ,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 2003
[10]  
Metajournalistic Discourse and the Meanings of Journalism: Definitional Control, Boundary Work, and Legitimation[J] . Matt Carlson.Communication Theory . 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