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被引:166
作者
王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绿洲化; 荒漠化; 过程; 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绿洲化、荒漠化研究进展的综述,提出了围绕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努力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演变机理,为综合评价环境变化趋势和效应以及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混合粒径风沙流情况下的一种沙粒起跃速度概率密度函数 [J].
郑晓静 ;
朱伟 ;
谢莉 .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08, (06) :668-677
[2]   干旱区若干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J].
王帅 ;
陈海滨 ;
邱国玉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 (03) :32-37
[3]   风沙运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历史、进展与趋势 [J].
黄宁 ;
郑晓静 .
力学与实践, 2007, (04) :9-16
[4]   干旱区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中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黄青 ;
孙洪波 ;
王让会 ;
张慧芝 .
中国沙漠, 2007, (01) :76-81
[5]   干旱区绿洲两种典型的LUCC过程与驱动力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 [J].
汤发树 ;
陈曦 ;
罗格平 ;
蔺卿 ;
刘海隆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2) :58-67
[6]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J].
张展羽 ;
苏里坦 ;
张国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6) :88-92
[7]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J].
丁建丽 ;
张滢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6) :100-105
[8]   全球变暖对新疆水循环影响分析 [J].
冯思 ;
黄云 ;
许有鹏 .
冰川冻土, 2006, (04) :500-505
[9]   干旱区土地利用的地下水水文效应分析——以黑河中游地区为例 [J].
张勃 ;
丁文晖 ;
孟宝 .
干旱区地理, 2005, (06) :764-769
[10]   马营河流域1967~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J].
王根绪 ;
张钰 ;
刘桂民 ;
陈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7) :67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