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基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实证研究

被引:68
作者
齐红倩 [1 ,2 ]
李志创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非正规金融; 数字金融; 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9.05.006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研究目标:测度并评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研究方法:借助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依据两个内在特征(年龄、性别)和三个外在特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将目标群体进行分类,通过构建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正规金融对青年和女性群体的包容程度相对有限,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两类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但并未显著改善老年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居民对非正规金融较为依赖,数字金融的出现也并未明显改变这种现状;最后,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将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并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角度考察其服务水平。研究价值:充分识别普惠金融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 [J].
连耀山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3) :86-90+148
[3]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 [J].
何德旭 ;
苗文龙 .
财贸经济, 2015, (03) :5-16
[4]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J].
许圣道 ;
田霖 .
金融研究, 2008, (07) :195-206
[5]   信贷市场中的非正规金融 [J].
刘民权 ;
徐忠 ;
俞建拖 .
世界经济, 2003, (07) :61-73+80
[6]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Central and West Africa [J].
Soumare, Issouf ;
Tchana, Fulbert Tchana ;
Kengne, Thierry Martial .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 2016, 8 (04) :231-249
[7]  
The 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Understanding Ownership and Use of Formal Accounts[J] . Franklin Allen,Asli Demirguc-Kunt,Leora Klapper,Maria Soledad Martinez Peria.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2015
[8]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Inclusion in China[J] . Zuzana Fungá?ová,Laurent Weill.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4
[9]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Use of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and within Countries[J] . Asl?,Demirgu?c?-Kunt,Leora. Klapper.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 2013 (1)
[10]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Integrity: Aligned Incentives?[J] . Louis de Koker.World Development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