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万冬梅
高玮
王秋雨
王海涛
刘明玉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辽宁大学生命科学系,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辽宁大学生命科学系长春,辽宁大学生命科学系,沈阳,长春,沈阳,长春,沈阳
关键词
丹顶鹤; 生境破碎化; 巢位选择;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2.0138
中图分类号
Q959.7 [鸟纲];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198 5、1995和 1998年 4~ 5月 ,采用查阅保护区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方法 ,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主要营巢地———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的生境破碎化及丹顶鹤在 2片苇场中的营巢状况和繁殖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作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发现丹顶鹤的营巢生境破碎严重 ,已由成片的芦苇湿地变成 91个斑块 ,其中最小营巢斑块面积为 0 .37km2 ,最小巢间距为 30 4m ,比过去资料记载的最小巢区面积缩小了 0 .72km2 .但繁殖种群数量变动不大 ,多年来一直维持在 30对左右 ,丹顶鹤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已采取了缩小巢区面积的生态适应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581 / 5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浙江西部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研究 [J].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研究, 2000, (01) :65-69
[2]   长白山次生林繁殖鸟的群落结构 [J].
刘喜悦 ;
李世纯 ;
孙悦华 ;
王丽 ;
朴正吉 ;
张兴录 ;
王廷岩 ;
吴智强 .
动物学报, 1998, (01) :12-20
[3]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傅伯杰,陈利顶 .
地理学报, 199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