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

被引:37
作者
周建国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关系强度; 关系信任; 关系认同; 人际交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3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有关人际交往理论的考辨发现,无论是西方人提出的关系强弱还是国内学者提出的关系信任,都难以对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做出完整准确的解释。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是从工具理性的视角来考察人际交往的,忽视了非功利情境下的人际交往,因而所得结论难免有失偏颇。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中国人人际交往所普遍遵循的乃人际认同法则。而这一法则之所以被中国人普遍偏好,关键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家庭、家族、宗族以及地缘性共同体有着内在的切合性。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九同"或"十同"法则实际上都是在这一基础上演绎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境,以便于在人际交往中能够顺利通行。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 [J].
翟学伟 .
社会学研究, 2003, (01) :1-11
[3]  
中国人的信任游戏.[M].罗家德; 叶勇助;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  
镶嵌.[M].( ) 格拉诺维特;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  
紧缩圈层结构论.[M].周建国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
[7]  
社会资本制胜.[M].(英)韦恩·贝克(WayneBaker)著;王晓冬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8]  
都市里的村民.[M].柯兰君;李汉林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9]  
礼物的流动.[M].李放春;刘瑜译;阎云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