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优势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实证——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

被引:22
作者
王成金
张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自然因素; 土地资源; 建设适宜性; 玉树; 地震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TU982 [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83301 ;
摘要
任何区位的土地属性都存在分异和区别,由此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而交通设施规模及空间网络是影响土地属性与建设适宜性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宏观尺度侧重各类交通设施综合优势水平的总体评价、物理空间分析与大尺度分异特征,微观尺度采用栅格方法进行精细评价,注重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交通优势度的修正影响,形成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择玉树地震灾区作为案例区,从地震影响区和重灾区两个空间层级,深入分析交通优势度的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异。最后,根据交通优势度的分异性,分析各区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适宜性差异,尤其是充分考虑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并以建设适宜性突出和明显的土地资源为主体,对建设适宜水平较高、空间连续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划定,相对精准地勾勒出城镇建设、居民点选址及产业布局的适宜区位与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688 / 169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J].
黄晓燕 ;
曹小曙 ;
李涛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985-999
[2]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 [J].
何丹 ;
金凤君 ;
周璟 .
地理研究, 2011, 30 (04) :655-666
[3]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交通优势度的分析与应用——以河北省为例 [J].
张新 ;
刘海炜 ;
董文 ;
陈华斌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0-176+280
[4]   山西省交通优势度评价 [J].
孙威 ;
张有坤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62-1569
[5]   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J].
张东明 ;
吕翠华 .
测绘通报, 2010, (08) :62-64+77
[6]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朱传耿 ;
祁毅 ;
徐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16-426
[7]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度评价:网络密度、邻近性及可达性(英文)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王娇娥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 (02) :295-309
[8]   区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实证——以山东省为例 [J].
王成新 ;
王格芳 ;
刘瑞超 ;
姚士谋 .
人文地理, 2010, 25 (01) :73-76
[9]   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区域发展机会公平性评价——以江西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09, 29 (06) :809-816
[10]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模式及其适宜性评价 [J].
王芳 ;
朱跃华 .
资源科学, 2009, 31 (04) :61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