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的“反公地悲剧”研究——以湖北高阳镇为例

被引:28
作者
陈柏峰 [1 ]
林辉煌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反公地悲剧; 农田水利; 非对称性; 动员型合作; 协商成本;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1.06.023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在税费改革、水利市场化改革和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综合作用下,高阳镇陷入了集体大水利无法利用的"反公地悲剧",其后果是个体小水利的兴起。现有农田水利治理体制未能充分估计水利体系的特性,未能克服水利体系的"非对称性"和"反公地"特性。农田水利所需的动员型合作在高贴现率社区中本来就难以达成,村庄文化激励和承担协调成本主体的缺失,进一步使水利合作格局崩盘。高收益的水利合作无法达成,高成本的小水利最终成为农民走投无路的选择。政府应当提供制度供给,将分散的农户重整为可以协商的利益主体,引导农民走出困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资源输入、泵站改制与农民合作——湖北省荆门市新贺泵站转制实验总结 [J].
罗兴佐 ;
贺雪峰 .
水利发展研究, 2006, (06) :22-25
[2]   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 [J].
贺雪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1) :5-7
[3]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贺雪峰著, 2003
[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 2000
[5]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R.H.科斯(Coase,R.H.)等著, 1994
[6]  
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J] . Harvard Law Review . 1998 (3)
[7]  
灌溉系统自主治理与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罗伊.加德纳,夏明译,毛寿龙校. http://www.xzbd.cn/Article/200609/120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