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界意识的生长:中国个体化社会的形成与国家转型

被引:8
作者
陈周旺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个体化社会; 权界意识; 国家建设;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09.01.008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本文从社会心理结构角度探讨中国个体化社会形成的历史社会进程,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个体意识、家族意识而无权界意识,这是一个家族制社会;革命后,中国国家建设的逻辑是用国家意识去铲除个体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界定产权,将人从集体庇护关系中解脱出来,确立权界意识,这种社会心理结构的转型,为中国个体化社会的成长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基础。相应地,现代国家的成长,也意味着从传统的家族式统治、计划时代的单位式控制向对公民个人的法治化治理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77-93+207
[2]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中) [J].
秦晖 .
社会学研究, 1999, (03) :50-58
[3]   制度转型中的国有企业:产权形式的变化与车间政治的转变———关于国有企业研究的社会学述评 [J].
平萍 .
社会学研究, 1999, (03) :72-83
[4]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 [J].
秦晖 .
社会学研究, 1998, (05) :14-23
[5]  
乡土中国[M]. - 北京出版社 , 费孝通著, 2005
[6]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M].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李凡主编, 2005
[7]  
中国食物[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尤金·N.安德森(E.N.Anderson)著, 2003
[8]  
文化、权力与国家[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杜赞奇(PrasenjitDuara)著, 2003
[9]  
个体的社会[M]. - 译林出版社 ,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Elias)著, 2003
[10]  
政府与企业[M].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孙关宏等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