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17
作者
张如意
任保平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改革; 政治经济学; 分工理论;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6.06.004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305 ;
摘要
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是针对中国新常态下的供给结构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其理论依据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来解释。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改善和调节劳动分工,促进旧的分工体系向新分工体系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依据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供给侧的改革要以改善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体系,形成新主体、培育新动力、发展新产业为出发点。目标是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按照工业化方式进行改革,必须把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发展相结合,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把消解产能过剩、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和发展新型产业作为发力点。为了保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必须将完善制度保障、优化组织能力、调整产业政策和转变政策措施作为保障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供给侧改革应与需求侧的扩大需求相结合[N]. 任保平.河南日报. 2015 (01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