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五种隐性伦理责任

被引:13
作者
王前
曹昕怡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性; 伦理责任; 对策;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21.07.008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有五种隐性伦理责任容易被忽视,即家长对未成年人感知能力发育的监管责任、教育工作者对"碎片化思维"的矫正责任、人工智能设计者对人的自主能力的保护责任、人际交往中必要的陪伴责任、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人的就业能力的培育责任。这五种伦理责任目前都有责任主体不十分明晰、问题不十分紧迫、潜移默化却影响深远的特点,需要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持续不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出现相应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应用中这些隐性伦理责任,给伦理教育、技术评估、社会管理和舆论宣传都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工程伦理.[M].李正风;丛航青;王前.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  
人工智能.[M].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腾讯AI Lab;腾讯开放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0-25050-2
[3]  
技术哲学.[M].费雷.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
[4]  
过程与实在.[M].(英) 怀特海; 著.商务印书馆.2011,
[5]   试论人工智能的伦理责任 [J].
戴益斌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 (01) :27-36
[6]   人工智能的伦理建构 [J].
于雪 ;
段伟文 .
理论探索 , 2019, (06) :43-49
[7]   人工智能算法伦理及其风险 [J].
孙保学 .
哲学动态, 2019, (10) :93-99
[9]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挑战与应对 [J].
王军 .
伦理学研究, 2018, (04) :79-83
[10]   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J].
董海莲 ;
林莎 ;
李扬 .
中国医疗设备, 2017, 32(S1) (S1) :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