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渠道的R&D溢出、吸收能力与中国技术进步——基于一个扩展的LP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15
作者
李平
宋丽丽
机构
[1]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FDI; R&D溢出; 测算权重; 吸收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使用技术差距为新的权重对国际R&D溢出测算的LP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测得的1985-2007年间通过FDI渠道溢出到我国的国际R&D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前的测算方法对国际R&D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略有低估;加入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投入与国际R&D溢出交互项的回归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测算方法比原方法更为精确有效。从回归的结果还可以得出:国内R&D投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但FDI带来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人力资本还未达到有效吸收国外研发溢出的水平,研发投入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国际研发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潘文卿 .
世界经济, 2003, (06) :3-7+80
[2]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J].
沈坤荣 ;
耿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82-93+206
[3]   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J].
张倩肖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11) :64-72
[5]   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J].
李平 ;
崔喜君 ;
刘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2) :32-42+204
[6]   进口贸易、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 [J].
张全红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1) :35-40+88
[7]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 New evidence [J].
Bitzer, Juergen ;
Kerekes, Monika .
ECONOMICS LETTERS, 2008, 100 (03) :355-358
[8]  
Mapping the Two Faces of R&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 Panel of OECD Industries[J] . Rachel Griffith,Stephen Redding,John Van Reene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4 (4)
[9]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 [J].
van Pottelsberghe, B ;
Lichtenberg, F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1, 83 (03) :490-497
[10]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J] . Bin Xu.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