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的Nd-Sr-O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55
作者:
魏春生
郑永飞
赵子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合肥,合肥,合肥
来源: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形成时代;
物质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中国东部 A型花岗岩有代表性的碾子山、山海关、崂山、苏州以及魁岐岩体的 Nd- Sr- O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筛选的全岩 Rb- Sr等时线拟合结果表明 ,基本未遭受岩浆期后大气降水交换的苏州和魁岐 Rb- Sr等时线年龄分别是 10 8± 10 Ma和 10 9± 5 Ma,它们代表岩浆冷却结晶时代。其它遭受热液蚀变较为显著的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岩体 Rb- Sr等时线年龄的地质意义不明确。全岩 εNd(t)、(87Sr/ 86Sr) 0 以及锆石 δ1 8O综合示踪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 A型花岗岩可能起源于曾经历过高温海水热液交换的再循环下部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碾子山、山海关以及崂山等岩体所表现出的 εNd(t) - δ1 8O脱耦变化与大洋沉积物析出流体与下覆辉长岩洋壳之间不同程度的交代有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东部 A型花岗岩统一的成因模式 ,并对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1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