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及其转变

被引:6
作者
张天路
机构
[1]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稀少; 民族地区; 节育率;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是与党和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人口政策息息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推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积极推行“人口兴旺”政策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内容为鼓励和提高生育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人口数量(包括劳动力)。人口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也是其它社会生活,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的主体。从当时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实际出发,从当时民族地区广泛盛行的传统农牧业需要增加劳动力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行“人口兴旺”政策,是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因此,在这个期间,不论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或者有关文件中都有这方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34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