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筹资的底层机制与内在冲突发现

被引:6
作者
柴洪辉
顾海英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社区; 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一事一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的实施表明了村委会职能的本质回归,然而现阶段的乡村社区的结构已经不同于村委会初创期。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基于直接利益、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关联度的有效性惩罚机制已不复存在。在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会增加、社会关联度降低、农民工增加、村委会缺乏动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一事一议筹资方式难以有效运转。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村民自治的最初诱因:非集体化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失效 [J].
黎炳盛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4) :48-50
[3]   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 [J].
贺雪峰 .
社会学研究, 2002, (02) :88-93
[4]   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对黑龙江省昌五镇的个案研究 [J].
王雅林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5) :37-51
[5]   改革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 [J].
张军 ;
蒋维 .
社会科学战线, 1998, (01) :36-44
[6]  
谁还在行使权力[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沈岿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