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74
作者:
姜雪梅
高彦平
黄泳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针灸科,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骨伤科,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针灸科广州,广州,广州
来源:
关键词:
穴,翳风/解剖学和组织学;
针刺深度;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5.11.015
中图分类号:
R224 [经络、孔穴];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探讨翳风穴的解剖层次和针刺深度,为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鲜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其中男尸10具,女尸5具。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并观察穴区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结果:翳风穴前为下颌髁突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腱膜及乳突前缘,向下直刺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腮腺后缘、颞下窝静脉丛,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分支和颈外静脉,深层有枕动脉、上颌动静脉分支、翼静脉丛、颈动脉鞘和面神经、下颌神经。平均危险深度为(35.52±6.31)mm。结论:翳风穴周围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临床操作时应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