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74
作者
姜雪梅
高彦平
黄泳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针灸科,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骨伤科,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针灸科广州,广州,广州
关键词
穴,翳风/解剖学和组织学; 针刺深度;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5.11.015
中图分类号
R224 [经络、孔穴];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探讨翳风穴的解剖层次和针刺深度,为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鲜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其中男尸10具,女尸5具。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并观察穴区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结果:翳风穴前为下颌髁突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腱膜及乳突前缘,向下直刺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腮腺后缘、颞下窝静脉丛,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分支和颈外静脉,深层有枕动脉、上颌动静脉分支、翼静脉丛、颈动脉鞘和面神经、下颌神经。平均危险深度为(35.52±6.31)mm。结论:翳风穴周围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临床操作时应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J].
严振国 ;
白娟 ;
邵水金 ;
张建华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4, (11) :31-34
[2]   翳风穴证治机理浅探 [J].
孟培燕 .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08) :40-40
[3]   针刺翳风穴治疗面神经炎33例 [J].
黄晓云 ;
龚英 .
山西中医, 2001, (01) :39-39
[4]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激活蛋白 [J].
王莉莉 ;
汪海 ;
肖文彬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 (01) :1-5
[5]   重灸翳风穴治疗青少年面瘫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张彤 ;
戴国华 .
中国针灸, 2000, (10) :11-12
[6]   翳风穴刺法初探 [J].
辛立 ;
李学武 .
中国医药学报, 2000, (04) :47-49
[7]   茎乳孔位置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J].
张国徽 ;
张世勋 .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0, (02) :23-23
[8]   茎乳孔解剖学研究 [J].
聂绪发 ;
韩永明 ;
吴昌清 ;
熊迎春 ;
袁尚荣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4) :78-79
[9]   骨性面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 [J].
赵宝东 ;
王风林 ;
李德荣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 (01) :35-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