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气象要素场预报能力的检验

被引:62
作者
潘留杰 [1 ]
张宏芳 [2 ]
朱伟军 [3 ]
王楠 [1 ]
王建鹏 [4 ]
机构
[1] 陕西省气象台
[2]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西安市气象台
关键词
ECMWF模式; 气候学方法; 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7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不同要素场的预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特别是7月预报能力最弱。2)总体来说,850hPa温度场、500hPa高度场与0场相关最好,850hPa湿度场与0场相关最弱;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能力总体减弱。3)大陆上温度场预报总体较0场偏高,而在赤道低纬地区偏低,模式对赤道附近温度场变率预报能力弱于中高纬地区,这一特征在其它要素预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4)500hPa位势高度预报场与0场的差值表现出清楚的起源于里海并向东北传播经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转向东南至日本东部海域的波列,这一现象在500hPa风场差值图中也有清楚的表现。5)纬向风预报能力强于经向风,30°N附近存在纬向风与0场相关系数高值带。6)总体来说,模式对高层的预报能力优于低层,但模式对700hPa风场的预报存在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Ⅱ:年际变化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47-257
[2]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Ⅰ:气候态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119-128
[3]   GRAPESMesoV3.0模式预报效果检验 [J].
王雨 ;
李莉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5) :524-534
[4]   有关OKJ波列研究及展望 [J].
王亚非 .
气象学报, 2010, 68 (04) :584-589
[5]   2009年9—11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J].
蔡芗宁 .
气象, 2010, 36 (02) :130-135
[6]   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的动力学预测及效果检验 [J].
陈红 ;
郎咸梅 ;
周广庆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531-538
[7]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J].
张莉 ;
丁一汇 ;
孙颖 .
大气科学, 2008, (02) :261-276
[8]   ENSO集合预报系统的检验评价 [J].
郑飞 ;
朱江 ;
王慧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5) :587-594
[9]   2006年6—8月T213与ECMWF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J].
鲍媛媛 .
气象, 2006, (11) :98-104
[10]   2002—2005年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分析检验 [J].
管成功 ;
王克敏 ;
陈晓红 .
气象, 2006, (08)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