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NGO监督机制分析

被引:5
作者
顾金土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环保NGO; 圆明园防渗工程; 社会监督; 机制分析;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08.04.025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大量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激励着各种环保NGO的出现、成长。它们通过环保宣传、环保建议、环保行动、环境维权等方式参与环境管理,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以圆明园防渗工程为例,说明环保NGO在环境监督中存在的运行机制。在分析监督机制时,我们使用了较为规范的社会监督机制分析框架,即透明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和演进机制四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环保NGO通过自身的努力,有能力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桥梁,能够肩负起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批评的责任,肩负起激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J].
何增科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6) :23-30
[2]   中国自下而上型环保NGO发展的特点及瓶颈探析 [J].
李妙然 ;
王晓民 .
生产力研究, 2006, (12) :101-103
[3]   NGO:环境保护部门的“同盟军” [J].
余琴 .
中国改革, 2006, (12) :30-32
[4]   50家环保NGO积极寻求与政府合作 [J].
窦丽丽 .
绿叶, 2005, (09) :44-45
[5]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的思考 [J].
田明华 ;
刘燕 ;
崔一梅 .
绿色中国, 2005, (07) :22-24
[6]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 [J].
李艳芳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2) :83-88
[7]  
梁从诫悲壮中前行的民间环保力量. 范恒杏. 中国环境资讯网人物访谈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