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135
作者
张宏达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心皮; 古陆; 种子; 植物群; 生物区系; 繁殖器官; 前被子植物; 华夏植物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华夏植物区系(Cathaysia-Flora)是指三迭纪以来,在华南地台及其毗邻地区发展起来的有花植物区系。在这以前,这里的古生代蕨类和种子蕨为主的裸子植物区系亦从当地演发出来,并沟通了贡瓦纳和劳亚的植物区系,表现出联合古陆植物区系的统一整体。以往研究中国植物区系的学者,把中国北部的植物归入古北极植物区,把南方热带植物区系划为古热带植物区,事实上,中国北部的植物是华夏植物区系的衍生后裔。华夏植物区系还和各个大陆的植物区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华夏植物区系具有最古老的多心皮类植物,并具备系统发育各个阶段的代表科和目,加上在华夏植物区陆续发现许多古植物化石及花粉,不可避免地联系到华夏植物区系和被子植物起源的地点和时代等问题。首先,我们将根据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来探讨所谓被子植物北极起源及热带起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藏南舌羊齿植物群的发现和其在地质学及古地理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地质科学, 1976, (04) :323-331+379
[2]   广东高明小坪组植物化石 [J].
曹正尧 .
古生物学报, 1965, (03) :510-539
[3]   河南省渑池县义马含煤岩组中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J].
张璐瑾 .
古生物学报, 1965, (01) :160-196
[4]   江苏句容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J].
张春彬 .
古生物学报, 1962, (02) :246-286
[5]   广东植物区系的特点 [J].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2, (01) :1-34
[6]   浙江长兴龙潭组孢子花粉组合 [J].
欧阳舒 .
古生物学报, 1962, (01) :76-141
[7]   陇南徽成县一带侏罗纪沔县群植物化石 [J].
沈光隆 .
古生物学报, 1961, (02) :165-183
[8]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顶部的地质时代 [J].
徐仁 ;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6, (04) :509-524+665
[10]   PALAEO-SUCCESSION OF EARLIEST ANGIOSPERM EVOLUTION [J].
HUGHES, NF .
BOTANICAL REVIEW, 1977, 43 (01) :1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