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逻辑

被引:122
作者
别敦荣
机构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3]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普及化高等教育; 大众化高等教育; 精英化高等教育; 标准; 功能; 制度;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6.03.05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很快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丰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辐射力。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成熟,整体结构更加和谐,非传统生源将成为主要增长点,系统内部将更富有弹性,协同合作的外部关系将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自主办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J].
别敦荣 .
现代教育管理, 2015, (05) :1-9
[2]   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与大学生管理改革 [J].
别敦荣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4) :1-7
[3]   论大学权力结构改革——关于“去行政化”的思考 [J].
别敦荣 ;
冯昭昭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 (06) :22-27
[4]   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 [J].
别敦荣 ;
徐梅 .
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1) :13-16
[5]   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 [J].
别敦荣 .
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1) :20-22
[6]   我国高等教育亚中心及其发展逻辑 [J].
别敦荣 ;
郑利霞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5) :57-63
[7]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组织变革 [J].
别敦荣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01) :26-32
[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 [J].
别敦荣 ;
朱晓刚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3) :54-59
[9]   毛入学率20%将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J].
朱晓刚 ;
别敦荣 .
辽宁教育研究, 2002, (06) :14-17
[10]  
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N]. 李琳,杨敬.中国信息报. 2015 (001)